內容簡介
我記得……
離開家鄉,進到台北的明星女校,才發覺「分數不是人生的全部」;六四天安門廣場事件,「優秀的中國文化展現了極其醜惡的一面」;一直以來背記的歷史,原來是「腦中被塞滿了謊言」……。美麗之島,FORMOSE,「我已經不知道還可以相信什麼了」。
漫畫家林莉菁如是憶往,以女孩的眼光,看當時的台灣戒嚴、威權教育、升學主義、社會解嚴、賄選亂象……;與成人的自己對談,看龐大的國家機器如何影響著微小的個人認知,意識形態如何左右著價值判斷。人物造型簡單,行文誠實、犀利;電影般的分鏡、小說式的節奏,被法國出版社喻為「圖像小說」(Le roman graphique),介於小說與漫畫之間,由圖像強化故事的進行。但更多卡通式的黑色幽默,也只有在地的我們才懂得。
本書特色
1. 台灣第一本自傳體漫畫。
2. 台灣第一本有關戒嚴、解嚴時期的漫畫。
3. 個人的成長經驗、台灣的時代縮影。
4. 五、六年級生共同的青春回憶。
目錄
II 惡夢醒來
1.腳囝仔ㄟ台北大夢
2.高中鬱卒藍調
3.06.04.89
4.惡夢醒來
5.三民主義,非阮所宗
6.送政客一撇鬍子
7.地下電台,自由之聲
8.選舉無師父……Money Money Money
9.日內瓦變豬記
各界推薦/推薦序
推薦人
1、 張鐵志(時評人)
2、 楊雅(吉吉)(導演)
3、 小野(作家)
4、 楊翠 (作家)
5、 周婉窈(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)
這本書的讀者,想必很多是解嚴之後受教育的,我不知道你們會怎樣看這本書,應該不會有我這個世代的沈重感吧。我個人只看過戰後老舊的漫畫,不熟悉日本漫畫和其他新型態漫畫,因此,沒資格就漫畫論漫畫,我只能說,這本書以很生動有趣的畫面和筆法,成功捕捉到戒嚴下的時代風貌。希望這本漫畫書能以漫畫本身吸引你,在這同時引領你了解台灣從戒嚴到民主化的坎坷歷程,也體認到捍衛我們的生活方式的重要。——周婉窈(台大歷史系教授)
這本書值得你看,因為那正是我們從成長的錯亂到自我認同的過程,是我們共同的命運。——小野(作家)
林莉菁以成長小說的敘事策略,純真犀利的孩童視角,素樸潔淨的漫畫筆觸,鮮活地繪寫出我們這個世代複雜扭動的記憶圖譜。——楊 翠(作家)
紀錄回憶是為了避免威權幽靈重返,獨立自主的自由意識並非如空氣一樣、生來即有。因為有過去數十年、百年文化上的流離失所,台灣人該長什麼樣子、擁有有什麼個性,新一代的台灣人正在形塑。
過去恨自己容易,未來學習愛自己、找到真正的自己的路途還很遙遠。——楊雅(吉吉)(導演)
這確實是我們這一代人,以及好幾代台灣人的青春回憶錄,或者政治啟蒙路。——張鐵志(時評人)